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寄李校书游简寂观_黄滔

古观云溪上,孤怀永夜中。梧桐四更雨,山水一庭风。
诗得如何句,仙游最胜宫。却愁逢羽客,相与入烟空。

AI注解:

###翻译

在云溪之上的古老道观里,孤独的情怀在漫漫长夜之中。四更天,梧桐叶上落着雨;庭院里,满是山水带来的风。写诗能得到怎样的好句子呢?就像在最胜的仙宫游玩一样。却又发愁遇到仙人,和他们一起进入那烟雾空濛之处。

###鉴赏

-**“梧桐四更雨,山水一庭风”**:这两句对仗工整。“梧桐”对“山水”,“四更雨”对“一庭风”。通过描写特定时间(四更)、特定事物(梧桐、雨、山水、风)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孤寂的氛围。雨落在梧桐上,风满庭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清幽的环境,情感上的孤独也在这样的环境描写中自然流露。

-**“却愁逢羽客,相与入烟空”**:“愁”字用得好,这里有欲进又退的矛盾情感。本是在仙宫(一种美好的情境),却又发愁遇到仙人(羽客)一起进入烟空(一种虚幻、不可捉摸的境地),这种“愁”不是简单的忧愁,而是对一种美好却又可能失去自我(或者说对未知的一种复杂情绪)的担忧,很细腻地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情感,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很是动人。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会考虑这些意象的常见用法。例如,“古观”通常指古老的道观,“云溪”可能象征自然的纯净或飘渺,“孤怀”表达了孤独的心境,“永夜”指漫长的夜晚,常用于表达孤独或沉思。“梧桐”和“四更雨”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或夜晚的寂静,而“山水一庭风”则描绘自然景色与庭院中的风,可能表现作者在自然中的宁静。后两句提到“诗得如何句”和“仙游最胜宫”,可能涉及诗歌创作和追求仙境的主题,“羽客”指道士或仙人,“烟空”则可能象征虚无或仙境的缥缈。

然后,我会思考作者可能的背景。这些意象多与道家相关,可能作者有隐居或修行的经历。同时,诗中提到“诗得如何句”,可能作者本身是诗人,或者对诗歌创作有深厚的兴趣。此外,“仙游”和“羽客”可能暗示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还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这首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可能在第二句和第四句,如“中”和“空”。这种结构可能表明作者有一定的诗歌修养,可能在特定的场合下创作,比如在夜晚独坐时,或是在一次游览后有所感悟。

另外,诗中的时间元素如“四更雨”和“永夜”可能暗示作者在深夜写作,可能是在孤独或思虑中创作,或者是在一次夜晚的活动后有感而发。同时,“山水”可能指作者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他居住在山水之间,或者经常游览自然景观,从而激发创作灵感。

最后,综合这些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一位隐居或修行的诗人,可能在夜晚独自一人,思考人生或自然,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他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表达对孤独、自然和超脱的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清幽淡远,充满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可能与以下背景相关:

1.**隐居生活**:诗中"古观云溪"与"山水一庭风"的意象,暗示作者可能隐居于山林之间,常在道观或庭院中独处。这种环境适合静思与创作,如清晨听雨、夜晚观星等。

2.**道家思想影响**:出现"孤怀"、"羽客"、"烟空"等词汇,显示作者可能受道家文化熏陶。他可能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向往与仙人对话的虚幻场景。

3.**深夜创作场景**:提到"四更雨"与"永夜",说明作者可能在深夜独自写作。这种时刻容易产生对人生、宇宙的哲思,也符合传统文人"月夜独酌"的创作习惯。

4.**诗歌创作动机**:最后两句"诗得如何句,仙游最胜宫"表明作者可能在创作过程中思考诗歌的境界,或在游览名胜时获得灵感。这种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常见于文人墨客。

5.**情感寄托**:全诗透露出一种孤寂与超然交织的情感。作者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通过诗歌和想象中的仙境来寻求心灵慰藉。

这种创作背景可能对应一位在山林中隐居的文人,他可能经历过仕途挫折,选择归隐自然。在寂静的夜晚,通过观察自然景物,产生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进而创作出这样的诗篇。

《寄李校书游简寂观_黄滔.doc》

下载
下载:寄李校书游简寂观_黄滔.doc

古观云溪上,孤怀永夜中。梧桐四更雨,山水一庭风。诗得如何句,仙游最胜宫。却愁逢羽客,相与入烟空。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