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禽不择枝,饥虎不畏槛。君子当固穷,无为仲由滥。
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汉高偶试神蛇验,
武王龟筮惊人险。四龙或跃犹依泉,小狐勿恃冲波胆。
###逐句翻译
-“劳禽不择枝,饥虎不畏槛。”:疲惫的鸟儿顾不上挑选树枝就停歇,饥饿的老虎也不害怕那囚笼。
-“君子当固穷,无为仲由滥。”:君子就应该安守穷困,不要像仲由那样胡来(这里推测“仲由滥”可能是指仲由有不当行为,具体需结合更多背景,暂且按此理解)。
-“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你挥舞着空拳,他却拿着剑刺来,就像水掀起长长的波澜,火喷出火焰一样(形容双方对抗激烈)。
-“汉高偶试神蛇验,武王龟筮惊人险。”:汉高祖偶然尝试(斩杀白蛇等事)验证(某种天命等,具体结合传说理解),周武王用龟甲蓍草占卜(显示出)惊人的凶险(情况)。
-“四龙或跃犹依泉,小狐勿恃冲波胆。”:四条龙或许腾跃但还是依傍着泉水,小狐狸不要倚仗着有冲波的胆子(意思是不要不自量力)。
###词句鉴赏
-**“劳禽不择枝,饥虎不畏槛”**:这两句用“劳禽”和“饥虎”作比,很生动。“不择枝”“不畏槛”通过对禽鸟和老虎在特定状态(劳累、饥饿)下行为的描写,以小见大,暗示人在困境中的一种本能状态,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人在艰难处境时为了生存等可能会有的急切行为,很有画面感和象征意味。
-**“水纵长澜火飞焰”**:此句运用比喻,把双方对抗的场景比作水的波澜和火的飞焰,让抽象的对抗变得具体可感,“纵”和“飞”这两个动词用得好,“纵”写出水波澜肆意扩散,“飞”写出火焰腾起的动态,使整个画面更具动感和冲击力,传达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
-**“四龙或跃犹依泉,小狐勿恃冲波胆”**:“四龙”和“小狐”形成对比,“犹依泉”说明即使是有能力的龙(可象征有本事的人)也有其局限和依靠,而“勿恃冲波胆”则告诫像小狐(可象征能力不足的人)不要盲目自信,有劝诫的意味,这种对比和劝诫很有哲理,能引起读者对自身能力和行为的思考。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意象可能的出处和相关的历史典故。比如“汉高偶试神蛇验”可能指的是汉高祖刘邦与神蛇的传说,而“武王龟筮惊人险”可能涉及周武王伐纣时的占卜。四龙或跃犹依泉,小狐勿恃冲波胆,这可能来自《周易》中的卦象,比如“或跃在渊”是乾卦中的爻辞,而小狐可能象征小人物或不成熟的人。
然后,我需要思考作者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探讨君子在逆境中的修养,或者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来说明某种道理。考虑到提到的汉高祖和周武王,作者可能对历史感兴趣,或者有政治隐喻。另外,诗中对比了不同动物的行为,可能是在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性或社会现象。
用户可能希望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可能的生活经历或思想倾向。需要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所以解释时要简洁明了。同时,用户可能没有明确说明,但可能对诗中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感兴趣,或者想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现在,我需要将这些分析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回答,详细说明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时代、个人经历、思想影响等。确保不涉及其他无关问题,只专注于背景分析。最后检查语言是否通俗易懂,没有复杂术语。
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处世哲学的思考。从内容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动荡或变革的时代,目睹社会动荡、世态炎凉,因而借古喻今,借物言志。
诗中"劳禽不择枝,饥虎不畏槛"暗示作者可能经历过困顿时期,观察到在艰难环境中,人们往往被迫做出妥协或冒险的选择。"君子当固穷"则反映出作者推崇儒家思想,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在贫困中坚守道义,而非像仲由(子路)那样因急躁而招致祸患。这可能与作者自身的处境相关,或是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批判。
后文提到汉高祖刘邦与神蛇的传说,以及周武王伐纣时的龟筮占卜,说明作者熟悉历史典故,可能通过这些事例来阐述"时势造英雄"的道理。最后以"四龙或跃犹依泉,小狐勿恃冲波胆"作结,借用《周易》中的卦象,暗示作者对命运和机遇有着深刻认知,认为真正的强者应如四龙般沉稳,而非像小狐般轻率。
整体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动荡、个人遭遇困境有关,通过对比自然现象和历史人物,传达了在逆境中坚守本心、审时度势的处世智慧。
本文标题:西门行_李咸用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61.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劳禽不择枝,饥虎不畏槛。君子当固穷,无为仲由滥。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汉高偶试神蛇验,武王...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