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前望江麹令颂德_萧缜

政绩虽殊道且同,无辞买石纪前功。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AI注解:

###逐句翻译

-“政绩虽殊道且同,无辞买石纪前功”:(官员们)的政绩虽然不一样,但为百姓做事的道理是相同的,(百姓们)不推辞花钱买石头来记载(官员们)以前的功劳。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人们)不谈论(官员们)的大德使青史增光,(而是)路过乡里的时候还在歌颂(官员离任时百姓)卧辙挽留的美谈。

###词句鉴赏

-**“无辞”**:这个词很精妙。它体现出百姓们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做买石纪功这件事。就好像我们真心喜欢一个人,为他做事时不会有一丝犹豫,这里生动地表现出百姓对官员的认可和感激之情。

-**“卧辙风”**:运用了典故(简单说就是过去有个故事,官员离任,百姓卧在道路上的车辙里挽留)。用这个典故来描绘百姓对官员的不舍,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情谊,比直接说百姓舍不得官员走要更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百姓买石纪功、歌颂卧辙风等内容,从侧面烘托出官员们的功绩和受百姓爱戴的程度,情感真挚,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那种官民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AI诗词背景分析:

"政绩虽殊道且同,无辞买石纪前功。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我需要先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推测作者可能的背景。首先,我会逐句分析。

第一句"政绩虽殊道且同",这里的"政绩"指的是官员的政绩,"殊"是不同,"道且同"可能指方法或道路相似。整体意思是说,虽然政绩各有不同,但方法或道路是相同的。这可能暗示作者在强调尽管有不同的政绩,但都遵循相似的治理原则或道德标准。

第二句"无辞买石纪前功","无辞"可能指不推辞,"买石"可能有典故,比如买石山来纪念过去的功绩。这里可能是在说作者不拒绝记录过去的功绩,甚至用买石山这样的象征来纪念。

第三句"谁论重德光青史","谁论"可能指谁来谈论,"重德"是重视德行,"光青史"是让历史发光,可能指作者希望自己的德行被后人铭记。

第四句"过里犹歌卧辙风","过里"可能指经过的地方,"犹歌"是仍然歌颂,"卧辙风"可能指卧在车辙旁的风,这里可能有典故,比如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弟子们卧在车辙旁等待,象征坚守道义。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诗句可能涉及的历史或文化背景。比如,"卧辙风"可能与孔子的典故有关,而"买石纪前功"可能涉及古代纪念功绩的方式,如买石山或刻石。这些可能暗示作者在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或者在回顾自己的政绩时,希望后人能够铭记。

然后,我需要确定作者的身份。这些诗句可能出自一位官员或士大夫,他们在治理国家时注重德行,可能经历过一些困难,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可能是在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或者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

另外,考虑到"政绩虽殊道且同",作者可能在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治理方法,认为虽然具体政绩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这可能反映出作者对治理之道的深刻理解。

最后,我需要将这些分析整理成一个清晰、易懂的背景描述,避免使用复杂词汇,确保用户能够理解。同时,要确保不涉及其他无关问题,只专注于创作背景的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治理之道的思考和对自身政绩的反思。从诗句中可以推测,作者可能是一位曾在官场任职的士大夫或地方官员。他经历了不同的治理实践,但始终坚守儒家思想中"以德治国"的核心理念。诗中提到"买石纪前功",暗示他可能曾通过修建石碑、纪念功绩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政绩,但更重视的是通过道德修养来影响后人。

"卧辙风"这一典故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讲述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之间被困,弟子们卧在车辙旁等待的故事。这表明作者可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将个人的仕途遭遇与先贤的坚守道义联系起来,表达对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在政治生涯中既注重实际政绩,又坚持道德操守的双重追求,以及对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

下一篇:最后一页

《前望江麹令颂德_萧缜.doc》

下载
下载:前望江麹令颂德_萧缜.doc

政绩虽殊道且同,无辞买石纪前功。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