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魏仓曹东堂柽树_李颀

爱君双柽一树奇,千叶齐生万叶垂。长头拂石带烟雨,
独立空山人莫知。攒青蓄翠阴满屋,紫穗红英曾断目。
洛阳墨客游云间,若到麻源第三谷。

AI注解:

###逐句翻译

我喜欢你那两棵奇特的柽树,一棵树上千片叶子一同生长,万片叶子都垂下来。长长的枝头轻拂着石头,带着烟雨的气息,它独自立在空山中,没有人知晓。那聚集的青色、积蓄的翠绿,树阴笼罩了整个屋子。紫色的花穗、红色的花朵,曾经让人眼睛都看直了。洛阳的文人墨客在云间游历,如果来到麻源第三谷。

###词句鉴赏

-**“千叶齐生万叶垂”**:“千叶”“万叶”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柽树叶子之多,“齐生”“垂”生动地描绘出叶子生长的状态和姿态,让人仿佛看到那满树繁茂且低垂的叶子,很有画面感。

-**“长头拂石带烟雨”**:“拂”字用得妙,赋予柽树的枝头以人的动作,好像它在温柔地抚摸石头,“带烟雨”则增添了一种朦胧、清幽的氛围,让柽树更具诗意和美感。

-**“攒青蓄翠阴满屋”**:“攒”“蓄”形象地写出了青色和翠绿聚集、积蓄的状态,“阴满屋”让人感受到树阴的浓郁和广阔,给人一种清凉、静谧的感觉。

-**“紫穗红英曾断目”**:“断目”一词夸张地表现出柽树花朵的艳丽夺目,让人看了就移不开眼睛,突出了柽树花朵的美丽和吸引力。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作者。根据诗句中的“麻源第三谷”,这可能指的是麻源谷,一个位于江西的著名景点,以竹林闻名。而“洛阳墨客”则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因为洛阳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不过,具体作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根据常见的诗句,这可能与唐代诗人白居易或李商隐有关,或者可能是宋代诗人,因为宋代也有许多文人游历山水

然后,考虑创作背景。如果作者是唐代的,可能是在仕途不如意或隐居期间创作的,借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如果是宋代,可能与当时的文化风气有关,文人重视自然和隐逸生活。诗中提到“人莫知”,可能反映了作者的孤独感,或者对某个地方的隐秘美景的赞美。此外,诗中的意象如烟雨、空山、竹林等,常出现在山水诗中,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对自然的热爱有关。

还需要注意诗的结构和用词。前两句描绘双柽树的形态,后两句描述其环境和影响,最后两句则转向邀请读者前往麻源谷。这可能表明作者在游览麻源谷后,受到启发创作了这首诗,或者在表达对麻源谷美景的向往。同时,诗中使用了一些比喻和夸张,如“千叶齐生万叶垂”,可能为了增强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推测作者可能是一位唐代或宋代的文人,可能在游历隐居时创作了这首诗,借麻源谷的自然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需要确保解释清晰,避免使用复杂词汇,让用户容易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自然画卷,通过“双柽一树奇”“千叶齐生万叶垂”等意象,展现出作者对奇木异景的惊叹与赞美。诗中“长头拂石带烟雨,独立空山人莫知”一句,既写出了树木姿态的挺拔,又暗含了作者对自然孤高之美的领悟。后文“攒青蓄翠阴满屋,紫穗红英曾断目”进一步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刻画了树木繁茂、色彩斑斓的景象,体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从“洛阳墨客游云间,若到麻源第三谷”可见,作者可能是一位身居洛阳的文人,在游览云间(泛指高远之地)时,被麻源谷的奇景所吸引。麻源谷位于江西,以竹林著称,而“第三谷”则暗示作者曾深入探索过此地的幽深之处。这种创作背景可能源于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或是在仕途失意、渴望隐逸的时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充满画面感,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反映唐代文人“寄情山水”的传统创作倾向。

《魏仓曹东堂柽树_李颀.doc》

下载
下载:魏仓曹东堂柽树_李颀.doc

爱君双柽一树奇,千叶齐生万叶垂。长头拂石带烟雨,独立空山人莫知。攒青蓄翠阴满屋,紫穗红英曾断目。洛阳...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