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寄元孚道人_陈陶

梵宇章句客,佩兰三十年。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驺虞谁能牵。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

AI注解:

###逐句翻译

-“梵宇章句客,佩兰三十年”:在佛寺里研究经文的人,身上佩戴香草已经三十年啦。

-“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经常骑着如碧云般的马,时不时地挥动着翰林的鞭子。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从前去五岳游玩,穿着金色的衣服,衣服飘动好像拖着吉祥的烟雾。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高高地攀着桐君的手,左边倚靠着鸑鷟(一种神鸟)的肩膀。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在秋雨里为玉哭泣,在春风前伸手摘星。

-“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横着车辕截断大的波浪,靠着小桌子仿佛见到了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从那以后在华胥(传说中的理想国)醒来,在石壁旁伴着孤云睡觉。

-“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龙降临了才得到偈语,乌龟老了才在莲花里筑巢。

-“内殿无文僧,驺虞谁能牵”:皇宫内殿没有有文采的僧人,谁能牵来驺虞(传说中的仁兽)呢。

-“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因为这个去问楚水,凭吊屈原时那流水多么缓慢啊。

###词句鉴赏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这两句很精妙。“哭玉”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表达,把对美好事物的哀伤用“哭玉”来体现,在秋雨中哭,增添了那种哀愁的氛围。“摘星”则是大胆的想象,在春风前摘星,充满了奇幻感。这两句通过奇特的意象组合,传达出一种超脱现实又带有淡淡哀伤和奇幻憧憬的情感,很动人,就好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情境中。

-**“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龙降”和“龟老”这两个表述很有特点。龙是传说中的神物,它的降临才得到偈语,给偈语增添了神秘色彩。龟老了才在莲花里筑巢,营造出一种历经漫长时间、很有禅意的感觉。这里通过对龙和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佛法、对某种高深境界的追求需要经历特殊过程和漫长等待的情感,很有韵味。

AI诗词背景分析:

这首诗看起来有古典韵味,每句都有四字结构,可能涉及佛教或道教的意象。比如“梵宇章句客”中的“梵宇”通常指佛教的寺庙或高僧,“章句客”可能指擅长经典的人。接下来“佩兰三十年”中的“佩兰”可能象征高洁,三十年暗示长期修行或学习。

“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这里“碧云马”可能指飞升或高远的意象,而“翰林鞭”可能与文人或官场有关,但结合前面的佛教元素,可能是在说高僧在尘世中的活动。然后“曩事五岳游”提到五岳,可能指游历名山,修行或求道。“金衣曳祥烟”中的“金衣”和“祥烟”可能象征吉祥或神圣的场景。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这里“桐君”可能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或神兽,而“鸑鷟”是水鸟,可能象征某种修行或象征性的动作。接下来“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中的“哭玉”和“摘星”可能有情感表达和超凡脱俗的意象,比如在秋雨中哭泣,可能与离别或哀思有关;摘星可能象征追求高远目标。

“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中的“横輈”可能指横刀或某种行动,“截洪偃”可能指切断洪流,象征克服困难;“凭几见广宣”可能指在案几旁见到广宣,可能指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然后“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中的“华胥”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地,可能指梦境或理想境界,“石壁孤云眠”可能描绘孤独或隐居的生活。

“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中的“龙降”和“龟老”可能象征某种启示或经历,比如龙降带来偈语,龟老后方能见到莲花,可能与佛教的修行有关。“内殿无文僧,驺虞谁能牵”中的“内殿”可能指宫廷或隐秘的地方,“无文僧”可能指不言传的高僧,而“驺虞”是传说中的仁兽,可能象征某种美德或问题。

“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这里“楚水”可能指楚地的河流,而“吊屈”可能指吊唁屈原,但“几潺湲”可能形容水声,暗示对屈原的哀思或对某种历史事件的感慨。

接下来,我需要将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推测作者的背景。可能作者是一位长期修行的僧人,或者与佛教、道教有关,同时也有文人情怀。诗中提到五岳游历、金衣祥烟、龙龟等元素,可能暗示作者有深厚的宗教信仰和追求。同时,提到楚水和吊屈,可能与历史人物或事件有关,或者表达对屈原的敬仰,或者借古抒怀。

还要注意诗中的时间线索,如“三十年”、“尔来”可能表示作者有长期的经历,可能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创作的,比如晚年或某个重要的转折点。整体来看,这首诗可能融合了宗教修行、自然景观、历史典故,表达作者对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渴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或对现实的感慨。

需要确保不使用生僻字,语言通俗易懂。可能作者生活在唐代或宋代,因为这些时期佛教和道教较为盛行,文人墨客常有此类题材。同时,诗中的“内殿无文僧”可能指作者在宫廷中隐居或有特殊身份,而“驺虞谁能牵”可能表达对某种美德或问题的思考。

总结起来,作者可能是一位有深厚宗教信仰的文人,长期修行,游历名山,同时关注历史和文化,可能在晚年或某个特定时期创作此诗,表达对超脱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意象和隐逸情怀,推测作者可能是一位深谙佛道思想的文人,或与佛教高僧有密切关联。以下为可能的创作背景分析:

1.**修行背景**

诗中"梵宇章句客"暗示作者长期研习佛经,可能在寺庙中修行多年;"佩兰三十年"以"佩兰"象征高洁品格,"三十年"或指作者投身修行、清修生活的漫长岁月。"长乘碧云马"与"时策翰林鞭"看似矛盾,实则暗喻作者既追求超脱(碧云马)又未完全脱离尘世(翰林鞭),或许是一位在官场与佛门间徘徊的文人。

2.**游历经历**

"曩事五岳游"表明作者曾游历五岳名山,这在古代文人中常见,可能是在山水间寻找精神寄托;"金衣曳祥烟"描绘了神秘的宗教场景,或指作者在修行过程中见证的奇观,如云霞缭绕的道观或佛寺。

3.**历史关联**

"哭玉秋雨中"与"摘星春风前"可能暗指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如屈原),或借自然意象抒发内心情感。"吊屈几潺湲"直接点明对屈原的哀悼,说明作者可能熟悉楚辞文化,或借屈原的遭遇表达自身处境。

4.**隐逸思想**

"尔来寤华胥"中的"华胥"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国度,暗示作者向往理想境界;"石壁孤云眠"则描绘了隐居山林、独处一隅的生活状态,可能反映作者晚年选择归隐,追求精神自由。

5.**创作契机**

诗中"龙降始得偈"与"龟老方巢莲"可能暗指作者在某个顿悟时刻(如梦境或经历奇事)获得启发,或借神话典故表达对真理的追寻。整体看,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人生转折、精神升华后所作,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综上,作者可能是一位兼具文人气质与宗教信仰的士大夫,曾在官场与佛门间游走,后因某种契机(如隐居、悟道)转向精神追求,通过山水与神话意象寄托情怀。诗中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超脱的向往,展现出典型的士人隐逸精神。

《寄元孚道人_陈陶.doc》

下载
下载:寄元孚道人_陈陶.doc

梵宇章句客,佩兰三十年。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哭玉...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