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_毛熙震

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
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娇羞爱问曲中名,
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
惹恨还添恨,牵肠即断肠。凝情不语一枝芳,
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
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晚来轻步出闺房,
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

AI注解:

###逐句翻译

-“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

-远处的山峦像含着愁绪的黛眉一样碧绿,那流转的眼波让脸庞显得明亮。

-(就好像远处的山,颜色碧绿,像是女子发愁时的眉毛,而女子的眼睛,像水波一样流转,让脸都亮起来了。)

-“腻香红玉茜罗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肌肤细腻散发香气如红玉,穿着轻薄的茜罗衣,在深深的院子里,晚上厅堂安静,她在拨弄银筝。

-(女子皮肤又滑又香,像红玉石,穿的衣服也轻轻的,晚上院子里厅堂安静,她就去弄银筝。)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

-鬓发晃动如行云的影子,裙子遮住了木屐轻点的声音。

-(她的鬓发动起来,就像云在动,裙子把她走路时木屐的声音都盖住了。)

-“娇羞爱问曲中名,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

-娇羞地爱问曲子的名字,在杨柳杏花的时节,有多少情意啊。

-(她很害羞,还喜欢问曲子叫啥,在杨柳开花、杏花开的时候,那情意可多啦。)

-“惹恨还添恨,牵肠即断肠。”

-招惹了恨又增添了恨,牵动心肠就到了断肠的地步。

-(本来就有恨,还又多了恨,一牵扯到心,就伤心到不行。)

-“凝情不语一枝芳,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

-凝聚着情感不说话像一枝芬芳的花,独自映着画帘悠闲地站立,绣衣散发香气。

-(她带着感情不说话,就像一朵香花,一个人在画帘那站着,衣服还香香的。)

-“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

-暗自想着那巫山云雨的神女,应该会怜惜那傅粉的男子。

-(心里偷偷想,那神女应该会可怜那打扮得好看的男子。)

-“晚来轻步出闺房,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

-晚上轻轻走出闺房,发髻松散钗子横斜没力气,放纵又大胆。

-(晚上她轻轻走出闺房,头发也不整齐了,钗子也歪了,没力气的样子,却又有点大胆放纵。)

###词句鉴赏

-**“远山愁黛碧”**:把远山比作愁黛(女子发愁的眉毛),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我们说“眉如远山”,很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同时也给山赋予了一种像女子愁绪般的情感,让山有了人的情绪,很生动。

-**“鬓动行云影”**:把鬓发的晃动比作行云的影子,也是比喻。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想象出鬓发飘动的样子,很美很灵动。

-**“娇羞爱问曲中名”**:“娇羞”这个词用得好,直接写出了女子那种害羞又可爱的神态,就像我们身边看到的小姑娘,有点不好意思又好奇的样子,很有画面感,传达出女子的那种纯真和对曲子的喜爱之情。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句是“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这里用了“远山”和“愁黛”这样的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带有愁绪。而“横波慢脸”可能是指眼睛和面容的描写,横波可能指眼神流转,慢脸则形容面容柔和。这两句营造了一种女子愁眉苦脸、面容清丽的意象,可能描绘的是一个女子在思念或忧愁的情景。

接下来是“腻香红玉茜罗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这里“腻香红玉”可能形容女子的香气和肌肤,茜罗轻可能指红色的轻纱,深院晚堂人静则说明环境是深邃的庭院和傍晚的厅堂,人静暗示孤独或寂静的氛围,理银筝可能是在弹奏乐器,银筝可能指筝这种乐器。这句可能描绘的是女子在安静的环境中独自弹筝,表达内心的情感。

第三句“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鬓动行云影可能形容女子的头发飘动,像行云一样,裙遮点屐声可能指裙子遮掩了脚步声,点屐声可能是指走路时发出的声音。这句可能在描绘女子的动态,比如轻步行走,周围有飘动的头发和脚步声,但整体氛围还是静谧的。

第四句“娇羞爱问曲中名,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娇羞爱问曲中名,可能指女子害羞地询问曲子的名字,杨柳杏花时节则是春天的景象,几多情表达情感丰富。这句可能是在描绘女子在春天里,因曲子而产生的情感波动,可能是在回忆或思念某人。

第五句“惹恨还添恨,牵肠即断肠。”这里重复了“恨”和“断肠”的意象,强调情感的强烈和痛苦,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人的思念或怨恨,情感层层递进。

第六句“凝情不语一枝芳,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凝情不语可能指女子静止不动,专注于情感,一枝芳可能指一枝花,独映画帘闲立可能是在窗前独自站立,绣衣香可能指衣服上的香气。这句描绘的是女子在窗前静立,周围有花香,可能是在等待或沉思。

第七句“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暗想为云女可能指女子在暗自思念,像云一样飘渺的女子,应怜傅粉郎可能指希望对方怜爱自己,傅粉郎可能指男子,这里可能有爱情或思念的主题。

最后一句“晚来轻步出闺房,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晚来轻步出闺房可能指傍晚时分,女子走出闺房,髻慢钗横无力可能形容她的发髻松散,钗饰凌乱,无力可能指疲惫或情感上的无力,纵猖狂可能指虽然如此,却依然放纵或表现出某种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充满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内心的忧郁,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杨柳、杏花、远山、行云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弹筝、脚步声、花香等。这些元素通常与古代女性的生活场景相关,可能描绘的是一个女子在深闺中思念远方的恋人,通过弹筝、赏花等活动来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方面,可能是在一个春日的傍晚,女子独自在庭院中,回忆与恋人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愁绪和爱恋。作者可能是一位女性,或者以女性视角写作,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也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宋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较多,她们常常在深闺中度过,通过诗词表达内心的渴望和情感。

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是否有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背景,但根据现有信息,可能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此外,词中提到的“傅粉郎”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人,或者泛指男子,但不确定。整体结构紧凑,每句都围绕一个场景或情感展开,可能出自某个词牌,如《菩萨蛮》或《忆江南》等,但需要更多线索来确定。

总结来说,这首词描绘了女子在春日深闺中思念恋人的情景,使用了丰富的自然和生活意象,情感细腻,可能出自宋代或元代的女性词人之手,创作背景与个人情感经历密切相关,可能是在孤独或思念的时刻所作。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深闺女子在春日黄昏时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从意象和情感线索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善于细腻描摹的女性词人,或以女性视角创作的文人。创作背景可推测如下:

1.**场景设定**:

词中"深院晚堂人静"与"独映画帘闲立"等句,暗示作者身处封闭的庭院,可能是在一个静谧的春日傍晚。此时杨柳杏花盛开,自然景色清丽,与女子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寂氛围。

2.**情感触发**:

"理银筝"与"爱问曲中名"表明女子通过弹奏乐器、聆听曲调来寄托情感。筝声常与离别、相思相关,而"曲中名"可能暗指某首特定的曲子,或借曲名引发对往事的回忆。

3.**人物关系**:

"应怜傅粉郎"点出女子对"傅粉郎"(指面容俊美的男子)的牵挂,暗示两人可能有未尽的情缘。词中反复出现的"恨""断肠"等词,说明这段感情存在波折,可能是因离别、误会或现实阻碍而产生的深切情感。

4.**创作心境**:

"髻慢钗横无力"与"纵猖狂"透露出女子内心的矛盾。她或许因思念而疲惫,却仍试图以轻盈的姿态掩饰,这种"无力"与"猖狂"的反差,反映出深闺女子在情感压抑下的挣扎与无奈。

5.**时代背景**:

若参考宋词中"深院"与"闺房"的常见意象,此词可能创作于宋代,当时女性社交受限,诗词成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作者可能借景抒情,通过婉约的笔触表达对自由爱情的渴望。

综上,这首词可能源于一个春日黄昏,一位女子在庭院中独坐,借弹筝、赏花等活动,回忆与恋人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愁绪与爱恋,同时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上一篇:西陵峡_杨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_毛熙震.doc》

下载
下载: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_毛熙震.doc

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娇羞爱问曲中名...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