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野外行_于逖

老病无乐事,岁秋悲更长。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
小弟发亦白,两男俱不强。有才且未达,况我非贤良。
幸以朽钝姿,野外老风霜。寒鸦噪晚景,乔木思故乡。
魏人宅蓬池,结网伫鳣鲂。水清鱼不来,岁暮空彷徨。

AI注解:

###逐句翻译

-年老多病没啥乐呵事,到了秋天这悲伤啊更漫长。

-荒郊野外一天比一天萧条冷落,生机都变得枯黄黯淡。

-小弟头发也白啦,两个儿子都没啥大出息。

-有才能的人尚且没显达,何况我还不是贤良之辈。

-幸亏凭着我这老朽愚钝的身子骨,在野外经受风霜慢慢变老。

-寒鸦在傍晚的景色里聒噪,高大的树木(仿佛)思念着故乡。

-魏人住在蓬池边,结好网等着鳣鲂鱼来。

-水倒是清了可鱼不来,年末了只能白白地彷徨。

###词句鉴赏

-**“岁秋悲更长”**:“悲更长”很妙,把秋天的那种悲伤感觉具象化,好像悲伤是有长度的,随着秋天变得更长,让人一下就感受到诗人在秋天里那愈发浓烈的悲愁情绪。

-**“寒鸦噪晚景,乔木思故乡”**:“噪”字用得好,寒鸦的聒噪更衬托出傍晚景色的凄凉;“思故乡”把乔木拟人化了,就好像人会思念故乡一样,让原本没有情感的乔木有了情感,更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水清鱼不来,岁暮空彷徨”**:“空彷徨”写出了一种无奈和失落,就像我们努力做一件事(水清等着鱼来),结果没成(鱼不来),到最后只能白白地彷徨,很容易引起人们对那种付出无回报的共鸣。

AI诗词背景分析:

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四字,结构紧凑。看起来像是五言绝句,但字数可能有误,因为通常五言绝句是四句,每句五个字。不过用户可能排版有误,或者有其他结构。先按每句五个字来分析,可能分成四个部分:前四句描述个人处境,后四句转向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第一部分:"老病无乐事,岁秋悲更长。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这里提到老病、岁秋、穷郊、生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可能是在表达对年老体弱、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困顿的无奈。

第二部分:"小弟发亦白,两男俱不强。有才且未达,况我非贤良。"这里提到弟弟头发白了,两个儿子都不强,人才未能实现价值,自己也不贤良。这可能是在反映家庭状况不佳,子女不成器,加上个人才能不能施展,内心充满失落。

第三部分:"幸以朽钝姿,野外老风霜。寒鸦噪晚景,乔木思故乡。"虽然作者提到自己的衰弱状态,但可能在表达一种自我安慰的态度。同时,寒鸦和乔木的意象常用来抒发孤独和思乡之情,可能作者身处异地,对故乡有深深思念。

第四部分:"魏人宅蓬池,结网伫鳣鲂。水清鱼不来,岁暮空彷徨。"这里提到魏国人的宅邸、结网等待鳣鲂鱼(可能比喻等待机会或希望),水清却无鱼,岁暮彷徨。可能作者在表达对前路的迷茫,或者对时局的不满,甚至可能有怀才不遇的情感。

接下来,我需要综合这些元素,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首先,诗中多次出现"老病"、"岁秋"、"穷郊"、"生意苍黄",可能作者处于晚年,身心俱疲,生活困顿,同时可能有失业或隐居的情况。第二部分提到家庭状况,弟弟和儿子年老或无力,可能作者家庭比较贫困,或者子女未能有所成就,增加了他的忧愁。第三部分的自然景象和思乡之情,可能作者远离家乡,在外漂泊,或者隐居乡野,对故乡充满思念。第四部分的"魏人宅蓬池",这里提到魏国,可能作者有从政经历,或者是隐居在魏地,结网等待鱼的机会,但现实却不如人意,导致岁暮彷徨。鳣鲂鱼可能象征着机会或希望,但水清却鱼不来,暗示作者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施展,或者虽然环境良好却无结果。

可能需要考虑作者的生平背景,比如是否仕途失意,是否有隐居经历,或者是否在特定历史时期(如魏晋南北朝)生活,因为诗中提到"魏人"。这个时期的文人常有政治挫折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隐居或抒发对时局的不满。此外,诗中提到的"生意苍黄"和"岁暮空彷徨"可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另外,要注意诗中的用词是否有些典故或特定的意象。比如"蓬池"可能指的是蓬莱池,传说中的仙山,可能作者有向往仙隐或超脱现实的心境。"结网"可能象征等待时机,或者辛勤努力但收效甚微。"寒鸦噪晚景"中,寒鸦通常象征凄凉和孤寂,晚景可能指晚年的处境,或者季节的转变。"乔木思故乡"的乔木指高大的树木,可能象征故乡的景物,或者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综合这些分析,作者可能是一位在魏晋时期仕途受挫的文人,晚年隐居乡野,身体和精神都处于衰弱状态。他面对家庭的困境,如弟弟和儿子年老或无力,感到无奈和悲伤。同时,他在等待机会或希望,但现实却让他感到迷茫和彷徨,尤其是水清鱼不来,暗示虽然环境良好但无法获得成功。此外,诗中多次出现自然景象,如寒鸦、乔木,可能是在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晚年面对人生困顿的愁绪,透露出一种逐渐衰败的生存状态与对志向未酬的无奈。通过"老病""穷郊""寒鸦""乔木"等意象,可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动荡年代,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战乱频仍,士人阶层普遍面临仕途危机,诗人可能因政治失意而选择隐居,身体衰弱("老病")与精神孤苦("岁秋悲更长")交织。诗中提及家务困顿("小弟发亦白")和仕途理想落空("有才且未达"),反映出个人在生理、家庭、社会多重困境下的挣扎。结网待鱼的象征手法暗示了对机遇的期盼,但"水清鱼不来"的现实又令其陷入迷茫。整体背景可能包含对现实的批判、对时光流逝的哀叹,以及深藏于贫困生活中的士人情怀

上一篇:北渠_朱存
下一篇:最后一页

《野外行_于逖.doc》

下载
下载:野外行_于逖.doc

老病无乐事,岁秋悲更长。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小弟发亦白,两男俱不强。有才且未达,况我非贤良。幸以...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