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情处。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
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醉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逐句翻译
-窗外寒鸡啼叫,天快亮了。香印(一种香)烧成了灰,(主人公)坐起来,完全没有情绪。
-庭院里高高的梧桐树凝结着夜雾,卷起帘子,一双喜鹊受惊飞走。
-屏风上的罗衣(刺绣)闲置着绣线,一时间牵动情思,回忆遍了江南的路。
-夜夜梦魂不要说空话,已经知道过去的事是无情的地方。
-冷清的秋天,珍珠般的泪水坠落。枕头和竹席微微发凉,翻来覆去完全睡不着。
-残酒快醒时半夜起来,月亮明亮如白绢,天空如水。
-台阶下寒虫(络纬)啼叫,庭院树木在秋风中,重重门悄悄关闭。
-可惜过去欢乐携手的地方,思量一夜就变得憔悴。
-几次在凤楼一同饮宴,今晚相逢,却胜过当时相见。
-低声说着以前的欢乐,频频转过脸,双眉含恨如远山。
-蜡烛流泪,羌笛哀怨。偷偷整理罗衣,想唱却又懒得唱。
-醉里不推辞金杯满,《阳关》一曲肝肠寸断。
-几天来,行云(比喻行踪不定的人)去哪里了?忘了回来,不管春天将尽。
-寒食节路上百草千花,香车系在谁家树上?
-泪眼倚楼,频频自言自语。双燕飞来,路上相逢了吗?
-缭乱的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找。
-六曲阑干依偎着绿树,杨柳风轻,枝条像黄金缕展开。
-谁把钿筝移动玉柱(弦柱),穿过帘子,海燕双双飞走。
-满眼游丝(蜘蛛等所吐的丝)和落絮,红杏开时,一阵清明雨。
-浓醉醒来,莺啼乱语,惊醒好梦无处寻找。
-谁说闲情抛弃很久了,每到春天来,惆怅还依旧。
-天天在花前常因喝酒过量而不适,不推辞镜中容颜消瘦。
-河畔青草,堤上柳树,为问新愁,为什么年年都有。
-独立小楼,风满衣袖,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新月,人归之后。
###词句鉴赏
-**“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香印成灰”这一细节描写很精妙。香印烧完成灰,暗示时间过去很久,主人公可能整夜未眠。“坐起浑无绪”直白地写出主人公的情绪,“浑无绪”三个字把那种毫无兴致、失落的情感传达出来。就像我们有时候心里烦乱,起来后什么都不想做,很真实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境。
-**“蜡烛泪流羌笛怨”**:“泪流”把蜡烛拟人化了。就好像蜡烛像人一样流泪,“羌笛怨”也是,羌笛发出的声音好像在哀怨。这样的描写让蜡烛和羌笛都有了人的情感,生动地营造出一种哀怨、悲伤的氛围。比如我们看到蜡烛油滴下来,说蜡烛哭了,就是这种感觉,很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哀怨。
-**“撩乱春愁如柳絮”**:把春愁比作柳絮。柳絮是乱纷纷的,春愁也是杂乱的,用这个比喻很巧妙。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想象到春愁的那种烦乱、没有头绪的状态。就像我们看到柳絮满天飞,一团乱麻,春愁也是这样,很生动地写出了愁绪。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河畔青芜堤上柳”是写景,青草和柳树年年都有。然后主人公问新愁为什么年年都有。这里景和情结合得好。看到年年生长的草和柳,联想到年年都有的愁,很自然地把景的年年重复和愁的年年都有联系起来,表达出那种无奈和愁绪的长久。就像我们看到每年春天草都绿,就想到每年都有同样的烦恼,很能引起共鸣。
-**“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独立小楼”写出主人公的孤独,“风满袖”,风灌满袖子,有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平林新月人归后”,在别人都回去后,主人公还在看平林和新月,进一步突出孤独。这两句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状态和环境,把那种孤独、寂寞的情感很好地传达出来。就像我们晚上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着别人都回家了,自己很孤单,很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情绪。
接下来,注意到诗中出现了“泪眼”、“惆怅”、“梦魂”、“闲情”等词汇。这些词语通常带有悲伤、思念和孤独的情绪。特别是多次提到“忆遍江南路”、“忘了归来”、“独立小楼风满袖”,这些可能表明作者在远离故土或者经历了离别后,独自一人,思绪万千。
还有像“蜡烛泪流”、“阳关一曲肠千断”这样的比喻,可能和情感的热烈有关,或者是在表达某种离别之情。比如“阳关一曲”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指送别,所以这里可能有离别的场景。
另外,注意到了一些重复的句子结构,例如“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这可能说明作者在回忆过去与现时的对比,带有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觉。还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里的“独立小楼”可能象征独处,而“人归后”可能是作者在等待某人的归来,或者自己独自面对离别后的空虚。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作品的风格。这些句子多用“愁”、“泪”、“梦”等词,风格较为哀婉,可能有宋词的特点,比如婉约派。同时,有些句子结构像律诗,但又分明是词,这可能说明作者在创作不同的词牌,每段都可能对应不同的词牌。
然后,检查诗词的押韵和节奏。有些句子结尾在“句”、“去”、“路”、“处”、“缕”、“闭”等字上,看起来像押韵,可能是在写不同的词牌,比如《蝶恋花》、《清平乐》、《鹧鸪天》等。这需要进一步确认,但一般来说,这些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式和押韵规则。
考虑到诗中出现的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可能作者是在某个春天的早晨醒来,看到窗外的景象,感到孤独和思念。也可能是在一个黄昏或夜晚,独自一人,回忆过去的时光,有心事或表白的对象。这样的场景可能让作者产生感慨,从而写下这些诗句。
另外,诗中提到“江南路”、“夜夜梦魂”、“旧欢携手地”,这些可能暗示作者有友人或恋人,但此时可能已经分开,或者只是在想象中重逢。这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比如曾游历江南,或与某人有过美好的回忆,但现在却物是人非,感到惆怅。
还有像“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这样的句子,可能说明作者在饮酒后,难以入眠,独自思考。这可能反映了作者有饮酒的习惯,或者在借酒抒发情感。同时,这种月夜的景象常与思乡、思人有关,进一步支持了孤独和思念的主题。
综合来看,这些诗句可能出自不同的词牌,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变化,可能是在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伤,或者对离别后孤独生活的描述。作者可能是一位经历了爱恨情仇、抒发内心情感的词人,同时对自然景物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还需要注意是否有熟悉的名字或作者,比如温庭筠、韦庄、贺铸等。这些诗句看起来像是婉约派的风格,尤其是“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这句,可能是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句子。如果确认这一点,那么可以进一步分析贺铸的背景。贺铸是北宋词人,其词多抒发个人情感,特别是对春景的描写,显示出对生命和感情的深刻感悟。
不过,用户提供的诗句似乎混合了多个词牌的句子,比如《蝶恋花》、《清平乐》、《鹧鸪天》等,这可能说明这些诗句是从不同的作品中摘录,或者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多个风格。因此,需要确定这些诗句是否属于同一作者,或者是否需要分别分析不同作者的背景。
如果是贺铸的作品,那么他出生于忠烈世家,正直与权贵格格不入,仕途不顺,常借词寄托情感。他的词多描绘春景,而且情感细腻,这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相符。而其他诗句可能也属于不同的词人,比如韦庄或李煜,需要进一步确认。
不过,用户可能只是想让我假设这些诗句来自不同的词人,并分别分析他们各自的创作背景。因此,我需要检查每一段诗的风格和用词,看看是否与特定的词人有联系。例如,“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能与李煜的词有关,他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愁绪。
最后,总结这些诗句可能的创作背景:作者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刻,独自一人,回忆过去,对离别或时光流逝感到惆怅。可能是在江南游历,或者曾经有过美好的恋情,现在却物是人非。同时,作者可能对诗歌和词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词牌和意象来表达情感。
这首诗似融合了多首宋词意象,可推测作者创作时正值初春时节,窗外寒鸡啼叫、庭前宿雾未散,暗合"天欲曙"的晨昏交替。望向天际,独坐无绪,或许正因尝尽离愁别绪,连香印燃尽也难以驱散心中幽思。
透过"高梧凝宿雾"的苍翠景致,诗人似乎将目光投向远方,寒声络纬(纺织娘)与金风飒飒相映,暗示秋去春来的季节流转。此时此刻,重门紧闭的庭院与牵动心弦的往事交织,或许恰是在某处旧地重游,触景伤情。
那些"杨柳风轻"的细腻描写,透露出诗人曾在江南留下足迹,与旧欢携手漫步的回忆如梦般萦绕。但脆弱的真情终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化作泪眼中的叹息,这让人联想到初春的寒意,或许正是看见早春花发时,更加触景伤情。
而"阳关一曲肠千断"的悲凉,似乎指向长久别离的情景。或许诗人曾为功名在外奔波,如今功成身退,却被时光的流水冲刷出深深沉默。
在月明如练的夜晚,望着窗外的寒声与东风,这样的场景多见于词人贬谪后作品。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独立小楼"与"平林新月"的意境,令人联想到词人仕途失意、远离故土的处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似描绘了词人仕途失意后,处于春日清晨的孤寂心境。半梦半觉间回忆过往,却始终无法释怀,正如"几度凤楼同饮宴"的往昔欢聚,与"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的今昔对比,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
诗中频繁出现的"泪"、"愁"、"梦"等意象,可能暗示着词人本人经历宫廷斗争,或许如薛涛般,曾在大明宫中留下无数泪水。又或如欧阳修,对异乡景色深有感触。
这些诗句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如"蜡烛泪流羌笛怨",将视觉与听觉交织,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可见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力与抒情表达能力。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年轻得志的词人,或是中年仕途困顿者。看到春景便引发感慨,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一些人生波折,才让诗词如此深刻。
虽未直接点明作者,但根据古词惯用意象与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想象这位词人或许正在江南某地,对往昔恋人或旧识充满思念,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孤寂。
本文标题:蝶恋花_冯延巳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407.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