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译文
夕阳西下,景色柔美动人,春光繁茂,十分美好。想要寻找可以长久停留的地方,莫过于这狭窄曲折的街道。华美的席子铺着龙须草,香气四溢的酒杯中盛着美酒,如同玛瑙般色泽诱人。北面的树林里生长着高大修长的树木,南面的池塘中生出了独特的小岛。手中拨弄着金翠制成的花朵,心中被玉红草所迷惑。谈笑之间尽显对《诗经》六义的精通,发表议论能阐明三倒之理。座中没有像陈子那样令人惊讶的人物,但门庭却有像魏公那样被人扫洒的礼遇。荣辱本应没有界限,欢娱应当共同珍惜保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乐的场景。开篇以“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点明时间和环境,营造出优美宜人的氛围,引发诗人寻找淹留之处的想法,自然引出狭斜道这一游乐之地。接着通过“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展现出宴饮的奢华,“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则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幽,有动有静,声色兼具。“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在美景中的陶醉状态。“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体现出宴会上人们的才学与雅谈,提升了宴会的文化氛围。“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运用典故,暗示虽然座中没有特别惊人的人物,但也有一定的社交地位和礼遇。最后“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表达了一种超脱荣辱、珍惜当下欢娱的人生态度,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华丽,对仗工整,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宴游中的愉悦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作者和时代。根据内容,用词典雅,结构工整,可能属于初唐或盛唐时期,类似李白、杜甫的风格,但又不完全相同。可能是一位隐居或仕隐的文人,生活在山水之间,享受自然美景,同时与文人雅士交往。诗中提到的“狭斜道”可能指弯曲的小路,隐喻人生的选择,而“北林”、“南池”可能指代居住地,环境清幽,适合隐居。
然后,考虑诗中的意象组合。夕阳、春色、绮席、香杯、金翠花、玉红草,这些意象都比较奢华,但又有自然景观,可能是在贵族园林中聚会的场景,或者诗人自己隐居的生活环境。提到的陈子、魏公,可能是诗人敬仰的前辈,或者朋友,说明诗人有一定社会地位,但选择隐居,保持与友人的交流。
可能的创作背景: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为一位有才华但选择隐居的文人,他在自己的园林中举办雅集,邀请朋友,享受自然美景,同时进行学术讨论。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和学术交流的珍视。可能是在某个春日傍晚,与友人聚会,饮酒赋诗,感叹时光,表达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需要确认是否遗漏了其他可能性,比如是否属于特定的文学运动,或者是否有历史事件影响。但根据现有信息,似乎更倾向于个人隐居生活的描写,结合文人雅集的场景。
在盛唐时期,一位出身世家的文人选择在山水之间筑室隐居。他的居所临水而建,北面有茂密的树林,南池中点缀着精致的岛屿。这里远离尘嚣,却常有文人雅士来访。夕阳余晖洒在雕花窗棂上,春日的微风拂过精心修剪的金翠花卉与玉红青草。诗中"狭斜道"暗喻着仕隐之间的抉择,"陈子""魏公"则指向他交往的前朝遗老与当代名士。他们在这里以《诗经》六义为谈资,以魏徵的谏言精神论政事,既保持独立性又不失对现实的关怀。
本文标题:襄阳公宅饮_孟浩然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732.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手拨...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