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_马戴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AI注解:

###译文

前往毗陵觐见的时候,正是建业秋末时节。莎草低垂在古老的石城旁,山峦辽阔,海门空旷寂寥。寒天里,远方的船帆在灌木旁若隐若现,层层波浪与皎洁的明月交相辉映。何时能再次参与校雠之事,在春天齐聚少阳宫。

###鉴赏

此诗开篇点明时间与行程,“秋残”营造出一种萧瑟、落寞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莎垂”写出莎草低垂之态,增添了石城的古朴沧桑;“山阔”“海门空”以宏大开阔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的雄浑与旷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感慨。“灌木寒樯远”描绘出寒天中船帆在远方与灌木相伴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气氛。“层波皓月同”,波光与月色交融,画面优美且富有诗意,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尾联“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参与校雠工作、与众人在少阳宫相聚的期待,体现出对往昔工作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使诗歌在萧瑟的氛围中透露出一丝希望与向往。整首诗写景细腻,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有对自身境遇和未来的思考。

AI诗词背景分析:

提供的原始文章是诗词内容: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我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内容,推测其创作背景,然后只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

诗词内容分析:

-"去觐毗陵日":可能指的是去拜访毗陵(可能是地名,如常州的古称)的日子。

-"秋残建业中":建业是南京的古称,秋残意味着秋天结束的时候。

-"莎垂石城古":莎草低垂,石城古老。

-"山阔海门空":山峦广阔,海门空旷。

-"灌木寒樯远":灌木丛生,寒意中的船帆远去。

-"层波皓月同":层层波浪与皎洁的月亮相映。

-"何当复雠校":何时能再次校对或清算?

-"春集少阳宫":春天聚集在少阳宫。

背景推测:

-这首诗似乎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标题可能是《送李录事兄》或类似。

-背景可能与送别或游历有关。诗中提到“去觐毗陵日”,可能是在去拜访毗陵的路上或回忆中。

-“秋残建业中”:地点在建业(南京),时间是秋天末尾。

-描述了石城(可能南京的城墙)、山海景色,以及灌木、寒樯,暗示离别或旅途。

-“何当复雠校”:可能指对过去的事件或情感的反思,或对友人的期盼。

-“春集少阳宫”:少阳宫可能是南京的景点,春天聚集,暗示未来的重逢或希望。

基于诗词内容,我需要想象或查找背景。既然是“查找或想象”,我可以结合历史知识。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这首诗可能是他的送别诗。

-背景:诗人可能在南京的秋天,回忆或描述去拜访毗陵(常州)的旅程,途中看到古迹和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或对未来的希望。

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意思是只输出背景描述,不加任何解释。

所以,我需要写一段文本描述背景,但只包含背景,不解释。

结构:背景文本应该简洁,描述可能的场景。

例如:诗人于秋尽之时,在南京建业,回忆去毗陵觐见的旅途,感慨古迹荒凉,期盼与友人春日在少阳宫重聚。

但指令说“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我应该直接写背景描述。

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所以我需要基于内容创造背景。

最终输出:只返回背景文本。

草拟背景文本:

在秋天尾声,诗人于南京建业,回忆起前往毗陵(今江苏常州)觐见的旅程。途经石城古迹,山河壮阔,但海门空寂,灌木寒凉,船帆远去,月光映照波涛。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日少阳宫重聚的期盼。

但指令要求不要包含解释,所以要避免说“流露出”或解释情感。

直接描述事件:

背景:诗人正处在秋末的南京,准备或回忆去常州的访问。沿途见到古老的石城和广阔的山水,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寂寥,渴望在春天与友人相会在少阳宫。

确保只返回文本内容。

在秋末的南京建业,诗人回忆起前往毗陵(今江苏常州)觐见的日子,途经古石城,山峦广阔而海门空旷,灌木丛生寒意中船帆远去,波浪与皓月相映。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重聚少阳宫的期盼。

《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_马戴.doc》

下载
下载: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_马戴.doc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