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
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译文
年轻时就早早互相了解认识,到了中年相聚却不多。一生都在为朝廷之事奔忙,客居他乡两鬓都已渐渐衰老。
优秀的郡守刚刚开始分管一方,美好的名声就润泽了河流两岸。我还是在朝廷之下,侧耳倾听那和谐美好的政声。
###鉴赏
此诗开篇从与友人相识的时间写起,“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以时间对比凸显相聚之珍贵与不易。“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则道出为公事奔波、岁月流逝的无奈。后两联转向对友人的赞颂,“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写友人任职后迅速赢得美誉,“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以诗人在朝廷倾听友人政声,表达对友人的期许与赞赏,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却富有韵味。
接下来,“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这里提到“王事”,可能是指为朝廷服务,比如在朝廷或地方任职。而“客鬓各蹉跎”说明作者和对方都经历了仕途的奔波,鬓发已白,岁月蹉跎。这可能暗示两人都是官员,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为官,忙碌而不得闲。
然后,“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良守”通常指好的地方官,“分岳”可能是指分治不同的州郡,比如分担不同的职责或被调任到不同的地方。“嘉声即润河”可能比喻良好的政绩像河水一样滋润百姓,这里用自然意象来比喻官员的政绩。
最后两句,“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汉阙”可能指代朝廷或京城,“还从”可能表示他们又回到了京城,或者是在京城中。“倾耳听中和”中的“中和”可能是指和谐、中正的政令或音乐,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朝廷政策的期待或赞美。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是两位官员在中年时重逢,回忆起年轻时的友谊,感慨各自在仕途中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对和谐政局的向往。背景可能是在京城的一次聚会,或者是他们被召回京城后的一次会面。作者可能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要求只返回背景文本,所以需要将分析转化为简洁的背景描述,不涉及任何解释。同时,要确保背景内容符合诗中的关键词,如“弱冠相知”、“中年不见”、“王事”、“良守”、“汉阙”、“中和”等。可能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比如唐代或宋代的官员制度,汉阙作为朝廷象征,中和可能指代当时的政策或音乐,如《中和之乐》等。
另外,要避免添加任何解释,比如不说明“中和”的具体含义,只描述背景中的事件和氛围。需要将诗中的元素转化为可能的场景,比如两位官员在京城重逢,回忆往事,讨论政事,期待和谐的治理环境。同时,要确保背景连贯,符合诗的意境,不偏离原意。
两位年少相识的朋友在中年重逢,感慨时光流逝,各自为朝廷效力多年,鬓发已白却仍无闲暇。他们本是优秀的官员,分治不同的州郡,政绩斐然。如今又回到了京城,共同聆听朝廷发布的和谐政令,心情激荡。
本文标题:饯高唐州询_沈佺期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7810.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