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译文
每次回想起那细小的鱼儿在浅水中游动,反而为柔弱的鸟儿飞向高空而忧愁。
岸边古老的土堡应该有无数个,依次前行看着离别的路途越来越遥远。
###鉴赏
诗开篇以“纤鳞游尺泽”与“弱羽上丹霄”两种不同状态对比,前者安稳后者充满未知与风险,流露出一种对安稳与冒险的复杂情感。后两句借“古堠”这一意象,描绘出旅途所见,“次第”“别路遥”暗示着行程的漫长和离别的愁绪,整首诗情感细腻,借物与景传达出独特的心境与离情别绪。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主题。诗中提到了鱼和鸟,可能是在比喻旅途中的艰难,或者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比如,“每忆纤鳞游尺泽”可能暗示回忆过去轻松愉快的生活,而“翻愁弱羽上丹霄”则转为对当前处境的忧虑,担心自己像羽毛一样难以飞升到高远的天空。后面提到“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说明可能是在一个漫长的旅途中,不断经过各种路标,看到离别的道路越来越远,表达离别的愁绪或旅途的艰辛。
然后,我需要考虑这首诗的作者可能的身份和创作背景。可能是一位在旅途中漂泊的文人,或者一个即将离别的人,回忆过去,感慨现在。创作时间可能在某个季节,比如秋天,因为秋天常与离别、萧瑟的景象相关联。地点可能在水边或旅途中的驿站,周围有自然景观如湖水、天空等,营造出一种孤寂、思乡的氛围。
还要注意诗中的“古堠”,可能指古代的里程碑或驿站,说明作者可能在长途跋涉中,经过许多地方,每次经过不同的路标,看到前方更远的离别之路,加深了离别的愁绪。同时,“尺泽”作为小湖泊,可能象征着过去的宁静或家乡,而“丹霄”则代表远大的理想或目标,但现在的处境让作者感到无力。
需要确保背景描述不包含任何解释或额外信息,只呈现背景本身。可能需要分点列出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但根据用户要求,只需返回文本内容,不需要分点。因此,需要将这些元素整合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在旅途中的场景,周围有自然景观,作者可能在回忆过去,面对离别或旅途的艰辛,情绪上感到忧愁和无奈。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用户的所有要求:仅返回背景文本,不包含任何解释或说明。确保语言流畅,自然,符合古典诗词的背景设定,同时抓住诗中的关键意象和情感。
暮春时节,江南水泽边。诗人独行于烟雨迷蒙的湖畔驿道,青石板路浸润着潮湿的苔痕。眼前是鳞光点点的尺泽,水汽氤氲中偶见锦鳞游弋;耳畔是断续的鹧鸪啼鸣,与风中摇曳的柳枝沙沙声交织。路旁古驿站的残破石碑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碑身上斑驳的铭文似在诉说着千载更迭的行旅故事。诗人手执一封泛黄的书简,指节因反复摩挲而发白,目光越过连绵的芦苇荡,望向天际那道被云层割裂的残阳。
本文标题: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_柳宗元
本文链接:http://www.guwenshu.com/p/20250711/158008.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