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哭玉碑子_卢仝

山有洞左颊,拾得玉碑子。其长一周尺,其阔一药匕。
颜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轻敲吐寒流,清悲动神鬼。
稽首置手中,只似一片水。至文反无文,上帝应有以。
予疑仙石灵,愿以仙人比。心期香汤洗,归送箓堂里。
颇奈穷相驴,行动如跛鳖。十里五里行,百蹶复千蹶。
颜子不少夭,玉碑中路折。横文寻龟兆,直理任瓦裂。
劈竹不可合,破环永离别。向人如有情,似痛滴无血。
勘斗平地上,罅坼多啮缺。百见百伤心,不堪再提挈。
怪哉坚贞姿,忽脆不坚固。矧曰人间人,安能保常度。
敢问生物成,败为有真素。为禀灵异气,不得受秽污。
驴罪真不厚,驴生亦错误。更将前前行,复恐山神怒。
白云蓊闭岭,高松吟古墓。置此忍其伤,驱驴下山路。

AI注解:

###逐句翻译

山的左边脸颊有个洞,(有人)在那里捡到一块玉碑。它的长度有一尺左右,宽度就像一个药勺那么大。颜色如同秋天的天空,四个面都有棱角凸起。轻轻敲击它能发出像寒流一样的声音,那声音清越悲伤,能感动神鬼。(我)恭敬地把它放在手中,感觉它就像一片水一样。最高明的文章反而没有华丽的文采,上天应该是有原因的。我怀疑这仙石很灵验,希望把它比作仙人。心里想着用香汤清洗它,然后送回箓堂里。很无奈那头穷酸相的驴,行动起来就像跛脚的鳖。走了十里五里,又跌了百次千次。颜回没有早夭,这玉碑却在半路上折断了。横着的纹路像龟甲的裂纹,竖着的纹理就像瓦片碎裂。劈开的竹子不能再合起来,破了的环就永远离别了。它对着人好像有感情,似乎在痛苦地流泪却没有血。在平地上查看斗形的痕迹,裂缝有很多被咬缺的地方。看一次伤心一次,实在不忍心再提起它。奇怪啊这坚贞的姿态,忽然变得脆弱不坚固。况且说这人间的人,怎么能保证常态呢。敢问生物的形成,失败是不是有它的本质。因为它禀受了灵异之气,不能接受污秽。驴的罪过真的不重,驴的出生也是个错误。再赶着它往前走,又恐怕山神发怒。白云浓密地遮蔽着山岭,高大的松树在古墓旁呻吟。把这(断碑)放在这里不忍心看它受伤,赶着驴下了山路。

###词句鉴赏

-**“轻敲吐寒流,清悲动神鬼”**:这里把敲击玉碑发出的声音比作“寒流”,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说“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有相似点的事物),生动地写出声音的清冷。“动神鬼”则是夸张,突出声音的感染力,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神秘又悲伤的氛围。

-**“稽首置手中,只似一片水”**:“稽首”体现出对玉碑的恭敬态度。“只似一片水”,把玉碑拿在手中的感觉比作水,很形象,让读者能想象到玉碑的温润。

-**“怪哉坚贞姿,忽脆不坚固”**:“坚贞”和“脆不坚固”形成对比(就像“白天”和“黑夜”是相反的情况),突出玉碑从坚固到破碎的意外,引发对事物变化的感慨。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要考虑诗的结构和用词。每段四句,押韵可能不太明显,但有些重复的词汇,比如“其长”、“其阔”、“颜色”等,这可能是在描述某个物体的特征,但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然后,注意到诗中有“稽首”、“颜子”、“玉碑中路折”等句子,这些可能与道教或佛教有关,比如稽首是佛教中的礼节,颜子可能指的是颜回,但这里可能有其他含义。

再分析一些关键句子,比如“劈竹不可合,破环永离别”可能象征着某种不可逆转的变化或分离。“勘斗平地上,罅坼多啮缺”这里“勘斗”可能指考察或斗争,“罅坼”是裂缝,可能暗示内在的矛盾或脆弱。还有“怪哉坚贞姿,忽脆不坚固”这句,可能在表达对事物脆弱性的感叹,或者对人性的反思。

然后,我需要考虑作者可能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宗教或哲学背景下,比如道教的炼丹术,或者佛教的修行经历。诗中提到的“玉碑”、“箓堂”可能与道教的符咒、法器相关,而“香汤洗”可能涉及净身仪式。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象如“白云”、“高松”可能象征着清净或永恒,与道教追求的境界相符。

还要注意诗中的矛盾和对比,比如“坚贞姿”与“忽脆不坚固”,这可能反映出作者对生命无常或道法自然的思考。另外,“颜子不少夭”可能暗指颜回早逝,但这里可能有其他象征意义,比如对某种理想或信念的坚持与破灭。

可能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经历了某种精神上的挣扎或顿悟,通过自然和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困惑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诗中的“驴”可能是一个隐喻,代表某种凡俗或不完美的存在,而“山神怒”则可能暗示对超越凡俗的渴望或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最后,综合这些分析,推测作者可能是一位道士或修行者,创作这首诗时处于探索道法、反思生命意义的阶段,可能结合了个人经历和宗教典故,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深层次的哲学思想。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隐喻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创作场景。从内容推测,作者可能是一位具有深厚道家思想的文人,或是在宗教修行中有所感悟的诗人。诗中反复出现的"玉碑"、"箓堂"、"稽首"等词,暗示了作者可能与道教典籍、符咒仪式或修行体验有关。

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在修炼过程中遭遇的困惑有关。诗中"颜子不少夭"、"玉碑中路折"等句,可能暗指作者在追求道法真理时遇到的挫折,或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同时,"劈竹不可合,破环永离别"等意象,可能象征着作者对某些修行境界的探索,以及对世间事物脆弱性的思考。

诗中"白云蓊闭岭,高松吟古墓"的描写,可能反映出作者在某个寂静的山林中,面对自然与古墓时产生的哲思。这种场景常见于古代文人隐居修行的环境,暗示作者可能经历过一段隐居生活,或是在特定的宗教场所进行创作。

整体来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修行或思考生命意义的时期,通过超现实的意象表达对道法自然、生命本质的探索。诗中"予疑仙石灵,愿以仙人比"等句,也显示出作者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困境的反思。这种创作背景与唐代文人常有的"诗禅"现象或宋代隐士的修行体验有相之处。

《哭玉碑子_卢仝.doc》

下载
下载:哭玉碑子_卢仝.doc

山有洞左颊,拾得玉碑子。其长一周尺,其阔一药匕。颜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轻敲吐寒流,清悲动神鬼。稽首...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