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箕踞任天真,别有诗名出世尘。不爱春宫分桂树,
欲教天子枉蒲轮。城头鼙鼓三声晓,岛外湖山一簇春。
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
###逐句翻译
-“由来箕踞任天真,别有诗名出世尘”:一直以来(他)随意地伸开两腿坐着(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姿),放任自己的天真本性。另外还有超脱尘世的诗名。
-“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不稀罕在科举中(春宫分桂树可理解为科举得中)获取功名,却想要让天子屈尊(枉蒲轮指天子用蒲轮车征聘贤士)来征召自己。
-“城头鼙鼓三声晓,岛外湖山一簇春”:城头的鼙鼓在拂晓时响了三声,岛外的湖光山色一片春意盎然。
-“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独自住在若耶溪畔,谁能知道(他)不是那种有大志向(钓鳌人可理解为有远大抱负、想要干大事的人)的人呢。
###词句鉴赏
-**“箕踞任天真”**:“箕踞”这个词很精妙,它描绘出一种很随意、不拘小节的坐姿,在古代这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但在这里却突出了人物放任天真、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特点。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看到一个人很自在地做着一些不符合常规举止的动作,却让人感觉他很真实、很有个性。
-**“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这两句形成了一种对比。“不爱”和“欲教”体现了人物对功名的态度,不稀罕通过科举(春宫分桂树)获取,却希望天子(用蒲轮车)来征召,表现出人物的清高和对自身才能的自信,觉得自己值得天子亲自来请。
-**“钓鳌人”**:这个比喻很生动。把人物比作钓鳌人,鳌是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钓鳌意味着有宏大的志向、想要做一番大事业。就像我们说一个人是“心怀大志的弄潮儿”一样,让人能想象到人物的不凡抱负。
第三句:“不爱春宫分桂树。”“春宫”通常指宫廷或与春相关的场所,而“分桂树”可能指分得桂冠,即取得功名。这里表达作者不追求功名利禄,可能对官场有抵触情绪。
第四句:“欲教天子枉蒲轮。”“蒲轮”是古代用蒲草作轮的车,常用于迎接贤人。作者可能希望天子能以礼相待,但“枉”字可能带有无奈或讽刺的意味,暗示即使有才华也不被重视。
第五句:“城头鼙鼓三声晓。”“鼙鼓”是战鼓,可能暗示战乱或动荡的环境。“三声晓”可能指清晨的鼓声,象征警醒或战争的开始。
第六句:“岛外湖山一簇春。”这里描绘的是自然美景,可能作者身处偏远之地,或向往自然,与尘世的喧嚣形成对比。
第七句:“独向若耶溪上住。”若耶溪是浙江绍兴的著名溪流,可能作者隐居于此,或借地名表达某种情感。
第八句:“谁知不是钓鳌人。”“钓鳌”是钓大鱼的典故,可能象征追求高远目标或不平凡的成就。这里可能表达作者虽然隐居,但并非没有抱负,而是有更高的追求。
接下来,我需要将这些分析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创作背景。可能作者生活在动荡时期,不愿参与官场,选择隐居,但内心仍有报国之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典故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暗示自己虽处山林却心系天下。要注意避免使用生僻字,保持语言通俗易懂。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遇党争牵连,虽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抱负。诗中"由来箕踞任天真"一句,暗含了他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这与他晚年隐居东川的经历相呼应。"不爱春宫分桂树"则反映了他对科举功名的淡泊态度,这与他早年虽中进士却因"牛李党争"被排挤的遭遇形成对比。"欲教天子枉蒲轮"一句,既表达了他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抱负,又暗含了对现实政治的无奈。诗中描绘的"若耶溪"意象,正是他晚年隐居地的写照,而"钓鳌人"的典故则象征着他始终怀有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这种矛盾心理贯穿其创作始终,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本文标题:赠方干先生_翁洮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21.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由来箕踞任天真,别有诗名出世尘。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城头鼙鼓三声晓,岛外湖山一簇春。独向...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