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酒泉子_孙光宪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曲槛小楼,正是莺花二月。思无憀,愁欲绝,郁离襟¤
展屏空对潇湘水,眼前千万里。泪掩红,眉敛翠,恨沉沉。
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燕成双,鸾对影,偶新知¤
玉纤澹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AI注解:

###逐句翻译

-空旷的沙漠没有边际,通向万里之外的阳关道路。马嘶鸣,人离去,陇地的云也仿佛带着哀愁。

-用香貂皮旧制的军装变得窄小,千里胡地的霜雪一片洁白。穿着绮罗的心,与魂梦相隔,登上高楼。

-曲折栏杆的小楼,正是莺啼花开的二月。思绪无聊,忧愁欲绝,郁闷填满衣襟。

-展开屏风空对着潇湘水,眼前仿佛有千万里之遥。泪水掩住了红颜,眉儿皱起,恨意深沉。

-收敛姿态在窗前,袅袅的雀钗抛在颈边。燕子成双,鸾鸟对着影子,偶尔结识新相知。

-纤纤玉手轻轻拂过小小的眉山,对着镜子嗔怪共同映照。翠色连绵纤细,红色缥缈,正是早妆之时。

###词句鉴赏

-**“马萧萧,人去去”**:“萧萧”模拟马的嘶鸣声,很有画面感;“去去”强调人离去的决绝,简单的词语叠加,把那种离别的氛围一下子烘托出来了,就像我们能亲眼看到马在叫,人在走,很生动地传达出离别的愁绪。

-**“陇云愁”**:这里把云当作人一样,说云“愁”,这就是拟人(比如我们说“花儿笑了”,花儿本来不会笑,这就是把花儿当人)。用云的愁来衬托人的愁,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种哀愁的氛围。

-**“燕成双,鸾对影”**:燕子是成双的,鸾鸟却对着自己的影子,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情感,就好像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却形单影只,很容易引起共鸣。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段是“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这里提到了“阳关”、“陇云”、“胡霜”等意象,可能与边塞有关,表现出一种边塞的苍凉和离别的情景。"空碛无边"描绘了广阔的荒漠,"万里阳关道路"则指代遥远的边关之路,可能暗示作者在边塞地区,或者有边塞的体验。"马萧萧"和"人去去"可能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而"陇云愁"则用陇山的云来表达愁绪。接下来的"香貂旧制戎衣窄"可能涉及军事或边疆生活,"胡霜千里白"进一步强调了寒冷和辽阔的环境。"绮罗心"可能指代女性的柔情,"魂梦隔"和"上高楼"则可能表达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第二段是“曲槛小楼,正是莺花二月。思无憀,愁欲绝,郁离襟¤展屏空对潇湘水,眼前千万里。泪掩红,眉敛翠,恨沉沉。”这里出现了“莺花二月”,可能指春天的景象,但与前面的边塞意象形成对比,可能暗示作者有双重生活经历,或者是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变化。"曲槛小楼"可能描绘了精致的建筑,"思无憀"和"愁欲绝"表达了深深的忧愁和无法排遣的思念。"展屏空对潇湘水"可能指面对湘水的景色,"泪掩红"和"眉敛翠"则描绘了女性的悲伤和愁绪。

第三段是“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燕成双,鸾对影,偶新知¤玉纤澹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这里“敛态窗前”可能指在窗前收敛姿态,表现一种含蓄的情感。“袅袅雀钗抛颈”可能涉及女性的首饰和动作,"燕成双"和"鸾对影"可能象征夫妻或情侣的恩爱,而"偶新知"则可能指偶然结识的新知己。"玉纤"和"眉山"可能指女性的纤细手指和眉毛,"镜中嗔共照"描绘了在镜子前的互动,"翠连娟,红缥缈"可能形容妆容的精致,"早妆时"则指早晨化妆的场景。

接下来,我需要将这些意象和情感联系起来,推测作者的背景。可能作者是一位女性,生活在边塞或有边塞的经历,同时也有在宫廷或贵族生活中的描写。诗中交替出现边塞和宫廷的场景,可能暗示作者有游历或经历不同环境的经历,或者是在创作时结合了多种情感体验。此外,诗中多次提到离别、思念、悲伤,可能作者有个人离别或失去亲人的经历,或者是在表达对某人的深切思念。

还需要注意诗中的细节,如“香貂旧制戎衣窄”可能暗示作者对边塞生活的了解,或者有相关的服饰体验。“绮罗心”和“玉纤”可能涉及宫廷或贵族女性的生活,说明作者可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接触过这些环境。同时,诗中的“莺花二月”和“早妆时”可能暗示作者在春天的场景中,或者有对季节变化的敏感,这可能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比如在宫廷中度过的春天,或者有与自然相关的体验。

综合这些分析,作者可能是一位女性诗人,生活在唐代或宋代,可能有边塞和宫廷的双重经历,或者是在创作时结合了这两种场景。诗中表现出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情感,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可能反映了作者在动荡年代中的个人经历,或者是在表达对某位人物(如丈夫、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可能暗示作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融入诗中,形成独特的意境。

需要确保不使用生僻字或复杂词汇,保持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只思考背景,不回答其他问题。现在将这些思考整理成一个连贯的背景描述,涵盖作者的可能经历、时代背景、情感表达等方面。

这首诗以边塞与宫廷的意象交织,呈现出作者可能的创作背景:

1.**边塞生活体验**:诗中“空碛无边”“万里阳关”“胡霜千里”等词句,暗示作者或亲身经历过边疆征战,或通过他人视角描绘边塞的苍凉与孤寂。边塞诗常与戍边将士的思乡、离别之情相关,也可能反映作者对战争与动荡的敏感。

2.**宫廷女性视角**:如“香貂旧制戎衣窄”“绮罗心”“玉纤”“镜中嗔共照”等细节,透露出作者可能是一位深居宫廷的女性,熟悉贵族生活。她或许通过诗词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借边塞意象寄托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3.**情感双重性**:诗中既有边塞的辽阔与冷峻,又有宫廷的精致与婉约,这种对比可能源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唐代(或类似朝代)的边疆扩张与宫廷奢靡并存。她可能在边塞与宫廷之间游走,或通过诗词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世界融合,展现内心的矛盾与哀愁。

4.**细腻的观察与才情**:对“莺花二月”“曲槛小楼”“燕成双”等自然与人文景象的描写,显示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她可能通过诗词记录生活片段,或以婉约笔触抒发个人情感,如离别、孤独、思念等。

综上,作者可能是一位生活在边塞与宫廷之间的女性,或对边疆生活有深刻了解的文人,通过诗词将两种场景交织,表达对人生无常、离愁别绪的深刻感悟

《酒泉子_孙光宪.doc》

下载
下载:酒泉子_孙光宪.doc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