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江城子 其三_和凝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

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AI注解:

###逐句翻译

-“斗转星移玉漏频”:北斗星移动,星星位置变化,玉漏(古代计时工具)频繁地滴漏(表示时间过去很久)。

-“已三更,对栖莺”:已经是三更天了,(女子)面对着栖息的黄莺(可能暗示孤独,因为莺鸟成双,自己却一人)。

-“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清清楚楚地(听到)花丛间,好像有马蹄声(女子以为心上人来了)。

-“含笑整衣开绣户”:(女子)含着笑整理衣服,打开华丽的门。

-“斜敛手,下阶迎”:(女子)斜着收起手(一种优雅的姿态),走下台阶去迎接(心上人)。

###词句鉴赏

-**“似”字精妙**:“似有马蹄声”中的“似”,生动地表现出女子那种期待又不确定的心情。就像我们在等一个很重要的人时,稍微有点动静,就会怀疑是不是他来了,这个字把女子那种急切又略带忐忑的心理刻画得很真实。

-**“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句子动人**:这几句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含笑”体现女子的喜悦,“整衣”显示她对这次迎接的重视,“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连贯的动作,把女子那种满心欢喜去迎接心上人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我们能感受到她的深情。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个女孩精心打扮去见喜欢的人,那种甜蜜和期待都能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二段是“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这里出现了“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等动作,可能描述的是一个女性在准备迎接某人,表现出优雅和期待。结合前一段的“三更”和“栖莺”,可能是在深夜里等待某人到来,场景显得有些孤寂,但又有温暖的期待。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作者的可能身份和创作背景。这两段诗的风格比较古典,可能出自宋词或元曲。其中“玉漏频”和“三更”是典型的宋词意象,而“栖莺”、“花间”则常见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另外,后一段的“开绣户”、“下阶迎”描绘了具体的场景,可能涉及男女情爱或离别重逢的情节。

然后,我会分析可能的创作背景。如果这首诗是关于等待爱人,可能是在一个离别后的情景,或者是在某个节日或特殊场合,如元宵节,因为“开绣户”可能与灯火通明的场景相关。另外,“马蹄声”可能暗示有远方的信使或行人,带来消息,这可能与战争、离别或思乡有关。

还要注意诗中的时间元素,“三更”是深夜,可能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氛围。而“栖莺”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春天的结束,结合“斗转星移”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推移。后一段的“含笑整衣”显示了一种从容和期待,可能是在准备迎接归人,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如黄昏或夜晚。

最后,综合这些元素,推测作者可能是一位婉约派词人,生活在中国古代,可能经历过离别或战乱,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需要确保分析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词汇,让用户容易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充满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期待。从"斗转星移玉漏频"可见作者关注时间的流逝,玉漏是古代计时工具,暗示深夜时分。"三更"点明具体时间,"对栖莺"则通过栖息的黄莺营造出孤寂氛围。后段"含笑整衣开绣户"展现女子优雅的待客姿态,"斜敛手下阶迎"更显殷切期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离别或战乱时期对亲人团聚的渴望,或是借春夜场景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感怀。

下一篇:最后一页

《江城子 其三_和凝.doc》

下载
下载:江城子 其三_和凝.doc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