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_李嘉祐

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去路归程仍待月,垂缰不控马行迟。

AI注解:

###翻译

竹制的窗户、松木的门户前有美好的约会,甘醇的美酒、清香的茶水慰藉着心中思念的人。王弼的外孙还懂得《易经》,谢惠连的众多堂弟都擅长作诗。屋檐前的花朵在春深之后飘落,山谷里的黄莺在日暮时分啼叫。去的路、归的路程还要等待月亮(出现),松开缰绳不控制,马走得很慢。

###词句鉴赏

-**“美酒香茶慰所思”**:“慰”字用得妙,将美酒香茶赋予了情感,好像它们是有灵性的,能去安慰思念之人,生动地体现出主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用这些美好事物来缓解思念的那种细腻情感。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这两句对仗工整。“檐前”对“谷里”,“花落”对“莺啼”,“春深后”对“日暮时”,通过描写不同场景(屋檐、山谷)在不同时间(春深、日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仿佛让人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黄昏图,表达出一种悠然闲适又略带淡淡惆怅(花落有惜春之意)的情感。

-**“垂缰不控马行迟”**:“垂缰”“马行迟”很有画面感。主人松开缰绳不控制马,马也慢慢走,从侧面体现出主人此时心情的放松、惬意,可能是在享受这约会前后的时光,不舍得快速离去,那种悠然自在的情感通过这一画面传递出来。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主题。第一段提到了“竹窗松户有佳期”,这让我想到自然景物,竹窗和松户可能指的是简朴的居所,佳期可能指美好的时光或约定。然后“美酒香茶慰所思”这里出现了美酒和香茶,可能表达作者在闲适中寻找慰藉,或者与友人聚会时的情景。第三句“辅嗣外生还解易”中的辅嗣可能是指王辅嗣,古代注解《周易》的学者,这里可能暗示作者对易经有研究,或者与某位学者有关联。第四句“惠连群从总能诗”中的惠连是谢惠连,南朝文学家,群从可能指家族中的兄弟,说明作者家族有文学传统,或者与谢惠连有关系。

第二段的“檐前花落春深后”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落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或离别之情。“谷里莺啼日暮时”同样有自然景物,莺啼和日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的“去路归程仍待月”可能表达作者对未来的期待或归乡的计划,而“垂缰不控马行迟”中的垂缰可能指马缰松开,马自行慢慢走,可能象征着作者对自由的向往,或者对某些事情的无奈。

现在,我需要将这些意象和主题联系起来,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首先,诗中提到的竹窗、松户、美酒、香茶这些元素,可能表明作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是一位隐士或文人,喜欢宁静的生活。同时,提到的辅嗣和惠连,这两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可能作者与他们有某种联系,比如同门、同乡,或者在学习他们的作品。

另外,诗中多次出现“待月”和“马行迟”,可能暗示作者在某个特定的季节或时间创作,比如春天或傍晚,或者有出行的计划。也可能作者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或者对归途的期待,同时带有对自由的追求,不愿意被束缚。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要求不能使用生僻字或复杂词汇,所以我要确保解释清晰易懂。同时,只能思考背景,不能回答其他问题。因此,我需要集中在创作背景上,不涉及其他方面。

可能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可能是一位生活在宋代或更早的文人,可能在隐居或闲居时创作此诗,周围有竹林和松树,环境清幽。作者可能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家族中有擅长诗词的人,或者与谢惠连这样的文学家有交集。诗中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可能反映出作者在仕途不顺或追求隐逸生活时的心境。

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其他可能的线索,比如诗中的季节、时间、地点等,但根据现有信息,这些推测应该是合理的。同时,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保持解释简单明了。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雅士在自然环境中闲适生活的场景,通过"竹窗松户"、"美酒香茶"等意象,可推测作者可能身处江南或山林隐居之地。诗中提及的"辅嗣"(王辅嗣)与"惠连"(谢惠连)均为古代著名文人,暗示作者或其家族与这些文化人物有渊源,或受其学术思想影响。全诗通过对春日花落、日暮莺啼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待月"、"垂缰"等意象,反映出作者在仕途之外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可能创作于春末夏初时节,作者在品茗赏花时,借古贤典故抒发对人生际遇的感悟,既包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暗含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_李嘉祐.doc》

下载
下载: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_李嘉祐.doc

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去路...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已下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