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叶抽清浅水,花照暄妍节。
紫艳映渠鲜,轻香含露洁。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
###逐句翻译
楚地的人看重兰荪这种香草,它遗留下来的芬芳到现在都没有消散。叶子在清澈浅水中生长,花朵在温暖明媚的时节绽放光彩。紫色艳丽的花朵映照得水渠都鲜艳起来,那淡淡的香气带着露水显得格外洁净。如果在离别的时候有什么可以赠送的,就暂且为那幽居的人折下一枝。
###词句鉴赏
-“紫艳映渠鲜”:“映”字用得妙,它把花朵的艳丽色彩和水渠联系起来,就好像花朵的颜色把水渠都“染”鲜艳了,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花的艳丽和生机勃勃,传达出对兰荪花朵之美的赞美。
-“轻香含露洁”:“含”字很生动,仿佛香气是被露水“包裹”着,有一种清新、洁净的感觉,让我们能想象到那带着露水的香气是多么的淡雅、纯净,体现出对兰荪香气的喜爱。
-“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这两句很动人,在离别的情境下,想到用兰荪赠送幽居之人,兰荪在这里就成了情感的寄托,传达出一种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幽人)的情谊,很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接下来是“叶抽清浅水,花照暄妍节。”这两句描绘了兰荪的生长环境,叶子生长在清澈的浅水中,花朵在温暖的季节绽放。这可能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或者借景抒发对理想环境的向往。
第三句“紫艳映渠鲜,轻香含露洁。”这里详细描述了兰荪的颜色和香气,紫艳和轻香给人一种高贵、清雅的感觉。可能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来烘托自身高洁的情操,或者借花自喻,表达自己的品德。
最后两句“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这里涉及“离居”和“幽人”,可能指作者远离故乡,或者与知己朋友分别的情境。如果有赠送的情意,暂时与幽人折取兰荪。这可能表达作者对友情的珍惜,或者在困境中寻求支持。
接下来,我需要综合这些元素,推测作者可能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或创作动机。考虑到“楚客”和“兰荪”这些意象,作者可能是一位士大夫,在政治失意后选择隐居自然,寄托情感。兰荪作为香草,常在古代诗文中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因此作者可能借兰荪自比,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同时,“离居”和“幽人”可能暗示作者有离别的经历,或者渴望与知己共处的愿望。结合这些,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某段孤独或隐居的时期,通过描写兰荪来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诗中使用了较为典雅的词汇,如“遗芳”、“清浅水”、“暄妍节”等,这可能反映出作者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造诣,也可能是在特定的文人圈中,借诗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最后,确保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避免过于复杂的解释。同时,保持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写了兰荪这种象征高洁品格的香草的生长形态与精神意蕴。结合诗中意象,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创作背景如下:
1.**身份背景**
诗人可能是楚地士人,具备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习惯用"楚客"自比。这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文人身份,使他能以自然之物寄托理想追求。
2.**情感寄托**
"遗芳今未歇"暗示诗人曾在楚地见证过兰荪的盛放,如今虽已离别,但那份清雅芬芳依然记忆犹新。这可能源于他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或是离乡背井的孤寂。
3.**生活环境**
"叶抽清浅水,花照暄妍节"展现了兰荪自然生长的画面。诗人或许曾在隐居山林时观察这种植物,通过描绘它在浅水、暖春的生长状态,隐喻自己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态度。
4.**思想境界**
"紫艳映渠鲜,轻香含露洁"强调兰荪的清丽与高洁,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品格的执着。他可能身处浊世,却始终保持着对高洁操守的坚守。
5.**创作目的**
最后两句"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可能是在离乡后与知己共赏兰荪时所作。通过歌颂这种植物,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本文标题: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芳荪_李德裕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365.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叶抽清浅水,花照暄妍节。紫艳映渠鲜,轻香含露洁。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