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散重门印不开,玉琴招鹤舞裴回。
野人为此多东望,云雨仍从海上来。
###逐句翻译
-“吏散重门印不开”:官吏们都散去了,层层的门也都关闭着,官印也不再使用。
-“玉琴招鹤舞裴回”:用玉琴招来仙鹤,仙鹤在那里徘徊起舞。
-“野人为此多东望”:我这个山野之人因为这个(前面的场景)常常向东眺望。
-“云雨仍从海上来”:那云雨依然从海的方向飘过来。
###词句鉴赏
-“招”字精妙。“招”是拟人化的手法,就好像琴有了人的情感和能力,能够主动去召唤仙鹤,赋予了玉琴一种灵动的感觉,让画面充满了奇幻色彩,传达出一种悠然、闲适又略带神秘的情感,仿佛诗人在这一方小天地里与仙鹤有着奇妙的互动,很是动人。
-“舞裴回”也很妙。“裴回”(同“徘徊”)写出了仙鹤跳舞时那种轻盈、犹豫又优美的姿态,把仙鹤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想象到仙鹤在那里翩翩起舞又似有眷恋的样子,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诗意,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十分动人。
第二句“玉琴招鹤舞裴回”,这里“玉琴”可能指精美的乐器,或者象征高雅的艺术。“招鹤”则显得有诗意,可能暗示对自然、仙鹤的向往,或者通过招鹤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意图。“舞裴回”中的“裴回”意为徘徊,可能表示情绪的波动或对某个事物的犹豫不决。
第三句“野人为此多东望”,“野人”可能指隐士、平民,或者作者自谦为普通人。而“多东望”则可能暗示对东方某地的思念,或者有着某种期待。结合上下文,可能与前两句的意象有关联。
第四句“云雨仍从海上来”,这句话描绘了自然景象,如云雨从海上而来,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力量或某种不可抗拒的变化。也有可能暗示作者对远方的期待,或者对社会局势的隐喻。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作者的身份和时代背景。如果从诗的内容来看,提到官府和政务,可能作者是一位官员或曾经参与政务的人。同时,对自然和鹤的描写可能显示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在古代文人中很常见,尤其在仕途不顺时。此外,诗中有一些抽象的意象,如云雨、海,可能暗示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或对未来的迷茫。
另外,诗的结构和用词可能显示出某种风格。比如“玉琴”和“招鹤”显得比较文雅,可能表明作者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或者在表达高雅的情趣。而“吏散”和“重门”可能带有一种现实的沉重感。这种对比可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即在官场和自然、隐逸之间徘徊。
考虑到这些元素,作者可能生活在古代,尤其是某个政治动荡或社会变革的时期。他可能曾在官场担任职务,但后来感到厌倦或不满,转而追求隐逸生活。诗中的“云雨仍从海上来”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力量,或者暗示社会局势虽然动荡但依然存在,也可能是作者对某些事情的期望或无奈。
还有一些诗歌中的象征意义需要考虑,比如“鹤”常被视为高洁、长寿的象征,可能反映出作者对自身品格的自我期许,或者对未来的希望。“云雨”可能象征着变化、不确定性,或者情感的起伏。而“海”则可能象征着广阔、远大的目标,或者对远方的向往。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曾在官场工作,但对官场的繁杂制度感到不满;内心向往自然和隐逸生活;可能经历过一些政治或个人的困境,导致对未来的迷茫或希望;同时,作者可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推断基于诗中的意象和用词,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诗歌的创作往往充满主观性和隐喻,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可能存在多种可能的创作背景,需要进一步结合历史背景或其他线索来验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隐逸与超脱意味的场景,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和用词,可以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
1.**仕途经历与隐逸志向**
诗中“吏散重门印不开”暗示作者可能曾参与官场事务,但对繁琐的治政流程感到厌倦或无奈。他或许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或主动选择脱离繁忙的官僚体系,转向对自然、闲适生活的追求。这种矛盾体现了儒家理想与道家归隐思想在古代士人心中的交锋。
2.**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玉琴招鹤舞裴回”中的“招鹤”是经典文人意象,象征高洁品格与超然境界。“玉琴”则可能暗喻清雅的文人情趣,诗人借自然之物表达对尘世纷扰的疏离。而“舞裴回”描写鹤的徘徊之姿,或许隐含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或对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
3.**地理与时代特征**
“野人为此多东望”中的“东望”可能指向东方某地的自然景观(如东海、东山),也暗示作者身处偏远之地,或对东部的文化、山水心生向往。结合“云雨仍从海上来”,可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海边或靠近水域的地方,或处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同时对国家命运或自然规律有哲理思考。
4.**情感与精神寄托**
全诗通过“重门”“云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与朦胧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寂或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他可能在创作时处于沉思状态,试图通过自然景象排遣情绪,或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与隐晦的感慨。
综上,作者身份可能是一位士大夫或文人,身处动荡或变革的年代,既深陷官场,又追求心灵自由,通过自然意象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隐逸与仕途并存的复杂心态。
本文标题:寄海陵韩长官_鲍溶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398.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吏散重门印不开,玉琴招鹤舞裴回。野人为此多东望,云雨仍从海上来。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