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逐句翻译
-偏远的郡县被高峻的山岭阻隔,那曲折的溪流所在的路途更加幽深。
-短暂地停留,就像要攀折桂树(有求仕等美好愿望之意),长久地渴望着像梅林(梅林可理解为有美好事物或归宿的地方)。
-那野外的竹笋可以供给公用的膳食,山间的野花能安慰客居之人的心灵。
-分别之后没有一点消息,真可以说是像井中的瓶子沉下去(毫无音信)一样。
###词句鉴赏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这里用“攀桂树”和“望梅林”作比喻。“攀桂树”就好像我们说追求梦想、目标,比如考大学、找好工作等那种努力去够到好东西的感觉;“望梅林”就像特别期待能有个好的结果、好的去处。这两句把那种短暂停留时的想法和长久的期望生动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期待和追求。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资”和“慰”用得好。“资”就是供给,“野笋”能供给“公膳”,说明虽然环境偏远,但也有可用之物;“慰”是安慰,“山花”能安慰“客心”,把“山花”当作能给人心灵慰藉的对象,有点像“拟人”(就像把花当作人,会安慰人一样),让我们感受到在艰苦环境中也有小美好能温暖客居之人的心。
-**“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井瓶沉”这个比喻特别形象。就好比我们现在说等一个人的消息,一直等不到,就像把瓶子扔到井里沉下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特别生动地写出了分别后没有消息的那种失落和无奈。
接下来是“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桂树常象征高洁、荣耀,而梅林则代表坚韧、希望。作者提到“少留”可能是在表达虽然暂时停留在此地,但内心渴望更高的追求,或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更显赫的位置。而“长渴望梅林”则可能暗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或者对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
第三句“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野笋和山花都是自然界的元素,野笋可能指当地的食物资源,山花则可能用来招待客人,或者表达对自然的依赖。这可能反映出作者在偏远地区的生活状况,利用当地的物产维持生计,同时通过自然景观来慰藉内心。
最后一句“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井瓶沉可能是指井中无水,瓶子沉底,比喻消息断绝,无法联系。这说明作者可能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或者在等待某种消息,感到孤独和焦虑。
结合这些分析,作者可能是一位被贬或调任到偏远地区的官员或文人,身处自然环境中,内心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利用,以及与外界联系的困难,可能反映出作者在仕途上的挫折和内心的孤寂。
需要确认是否有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这首诗相关,但根据现有信息,可能无法确定具体背景。因此,基于诗句内容,可以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处于偏远地区,可能有仕途上的不如意,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并表达对信息不通的无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身处偏远之地的情景,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从诗句中可推测,作者可能因政治原因被贬或调任到边远地区,远离朝廷与亲友。"偏郡隔云岑"暗示地理上的隔绝,"回溪路更深"则描绘了交通的不便,反映出一种孤独与困顿的处境。
"少留攀桂树"中,桂树象征高洁与荣耀,可能暗含作者对仕途的留恋或对自身操守的坚持;"长渴望梅林"则以梅林喻指内心的追求,梅的坚韧品格或许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后两句"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展现出作者在清贫中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通过自然物产维持生计,同时以山花慰藉心灵。
末句"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最能体现作者的处境,井瓶沉喻指消息断绝,暗示作者与外界失去联系,可能因仕途挫折而陷入信息隔绝的困境。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抒写贬谪生活与内心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待。
本文标题:清溪路中寄诸公(一作寄韦于二侍御)_崔备
本文链接:https://www.guwenshu.com/p/20250911/161023.html
本站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